你的孩子有兒童分離性焦慮?
2.親子過分依戀
出現分離性焦慮的孩子平時都與母親或者固定的撫養人在一起,很少與外界接觸。母親對孩子過于寵愛、過分保護、事事包辦、處處代勞,使孩子形成膽小、害羞、依賴性強、不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個性弱點和對母親的過分依戀,一旦分離就容易出現分離性焦慮。
3.生活事件影響
與父母突然分離,在幼兒園遇到挫折,親人病重或者死亡等都可以成為誘因。
對策
擴大孩子的接觸面,讓他從小習慣多人撫養的環境,給他創造接觸家庭成員之外的其他小朋友和大人的機會。和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戲,使他逐漸形成“媽媽走了還會回來”的意識。
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要讓他對母親過分依戀,以免進入幼兒園或者學校后難以適應集體生活。
培養孩子的合群能力。鼓勵孩子拿自己的玩具與其他小朋友分享,以培養他與人相處的能力。孩子在集體環境中受到歡迎,可以減少或者避免分離性焦慮的發生。
做好入托前的準備工作。在入托前要經常給孩子講幼兒園的生活,也可以帶他到幼兒園參觀,看一看小朋友們是如何愉快地做游戲、念兒歌、學畫畫兒等,讓他對幼兒園產生好感甚至向往之情。多夸獎老師和氣、漂亮、能講故事、會唱歌,讓孩子感覺到老師是父母的好朋友,也有助于形成新的依戀關系。
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如果父母本身有焦慮傾向,就要認識到自己的弱點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并且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出現了分離性焦慮,則要查明原因,解除誘發分離性焦慮的心理應激因素,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療和家庭輔導治療。尤其是父母要提高對分離性焦慮的認識,消除家庭環境或者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克服自身的弱點或者神經質傾向。
可采取生物反饋療法(松弛療法),幫助孩子進行全身放松訓練,如果配合游戲或者音樂療法效果更佳。
對于焦慮反應嚴重的患兒,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焦慮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