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獨特的優點大盤點
1、營養素攝入有標準
秦銳主任介紹,食物、保健品中的營養素,如鈣,其結構是一樣的,進入人機體后,其作用一般也是一樣的,所以攝入得過多了,可能會引出些問題,那攝入多少才適宜呢?中國營養學會建議:
(1)鈣攝入量:
0~6個月-300mg/日;6個月~1歲-400mg/日;1歲~4歲-600mg/日;4歲~7歲-800mg/日。
(2)鐵攝入量:
0~6個月-0.3mg/日;6個月~1歲-10mg/日;1歲~11歲-12mg/日。
這些元素最合理、安全的來源是天然的食物。
2、最好定期請教醫生
有一位小白領說,她的小寶寶,42天后說是缺鈣,于是開始進補保健品,7個月時再檢查,骨密度的拋物線遠遠超出了正常標準;而此時孩子又出現了貧血現象,標準是110g/l,6個月檢查,是107g/l;9個月再查,只有98g/l了,我真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了。
秦銳主任建議,孩子最好出生6個月之內每個月、6個月之后每兩個月到醫院去檢查一次,主要是監測孩子發育和營養之間的平衡狀況,醫生會視情況,對嬰兒,或母親的營養提出合適的建議。
為什么孩子會偏食
一位母親說,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水果,特別喜歡喝可樂,最愛吃洋快餐,怎么辦?
秦銳主任介紹:孩子偏食,是因為在他的飲食習慣還是一張白紙時,習慣沒有養好。
科學家曾對很多出生不久的嬰兒進行了長達14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嬰幼兒時期形成的飲食習慣,在他們14歲時已經達到了“定型”的狀態,以后很難再改變。
原因是人剛出生時,神經細胞還是“一堆散沙”,需要在外界的刺激下建立起各種聯系。為什么北方人愛吃面食,南方人愛吃大米飯?就和小時候這類食物已使大腦皮層食物中樞形成了優勢的興奮灶有關。
飲食習慣形成的關鍵期:
(1)0~6個月:因為“接受母乳喂養的孩子斷奶后,更愿意嘗試不同食物”,所以最好母乳喂養。
(2)4至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起,父母就要注意孩子好的飲食習慣的養成,要做到食物品種的豐富與多樣。有一位母親說,為給孩子補血,喂他肝、血做的食物,但他不愛吃。不愛吃,也要喂給他吃,讓他大腦的食物中樞和這種食物建立起聯系后,他就會接受并喜愛這種食物了。
(3)1至3歲半,這是孩子飲食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在此期間,父母切不可一味遷就,縱容孩子挑食、偏食、把零食當飯吃等“惡習”。個案中的孩子偏愛洋快餐,不愛水果和蔬菜,可能和此時的不良喂養有關。
孩子飲食習慣,將對他們成年后的健康狀況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切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