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表揚”定個限度
為了孩子的性格塑造,適當減少表揚對孩子是非常有好處的。那么,要改變現有的教育方式,我們首先應該關注“表揚”背后我們真正的想法和目的。
從事心理醫生這行28年,其間我遇到過很多孩子和父母,而東東和她的媽媽是我見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對母子。這位母親帶著孩子一邁進我的辦公室就開始滔滔不絕地夸贊孩子在幼兒園里的表現——“東東搭的積木是他們小組里最高的”,“東東,快告訴醫生阿姨你是怎么自己把秋千蕩那么高的。真是個聰明的好孩子!”
東東聽到媽媽不斷的夸贊自己的表現,顯得高興極了。當我和東東媽媽開始談話的時候,東東開始擺弄起放在我辦公室里的玩具火車。突然間,這個剛才還很安靜的孩子一下子發起脾氣來,因為他在將兩節火車聯在一起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東東沒有耐心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索性就把所有的零件一股腦兒地扔在了地上。由于在那些不必花費太多腦筋、其他同齡孩子都能完成的事情上(如搭積木、蕩秋千),東東得到了太多無條件的表揚,他已經形成了不愿意努力就想得到夸獎的心理。
因此,當他面臨的任務有一點點挑戰性的時候,他就很容易選擇放棄。大量的溢美之詞并不能幫助孩子樹立長期的自信心,反而會讓孩子在父母的表揚聲中自我陶醉。事實上,除了孩子自己,任何人都無法代替孩子建立真正的自信,他們必須學會只有努力才能帶來成功這個道理。只有當孩子能夠自己克服困難的時候,父母 的表揚才真正有助于孩子增強自尊和自信。
我們為什么會過分表揚孩子?
就像東東的媽媽一樣,把夸獎時時掛在嘴邊充分表現出父母對孩子的重視和珍惜。當然,每一個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最寶貴的天使,他們各有各的天分,但是我卻發現很多孩子對父母的表揚根本不在意,只是喜歡爸爸媽媽圍著自己轉。
過分表揚還源自于父母內心的某種不安全感,也就是說,對于如何正確處理與孩子之間的互動關系沒有足夠的自信。確實,很多育兒書籍都提到,如果父母不能恰當地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回應,孩子的內心就可能受到傷害—這樣的說法讓我們對批評的言語感到猶豫和害怕。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當然是無條件的,但表揚卻應該是有條件的;而孩子的心理也并非脆弱得不堪一擊,他們完全可以承受父母偶爾的小“錯誤”。
另外,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對與孩子共處的每一秒鐘都倍加珍惜。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還要帶孩子學芭蕾、練足球,這樣的生活節奏很容易讓我們覺得應該對寶貝更好一些,因此我們就應該投入更多的熱情和耐心,讓孩子們知道我們的愛有多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