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表揚”定個限度
正確的表揚方式
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困難面前,經常受到“行為性或者過程性表揚”(如,我很欣賞你做完作業再出去玩的這種做法,說明你對學習非常認真)而非簡單的“個人表揚”(如,你是個出色的學生,真是個聰明的孩子)的孩子更能表現出堅持不懈的精神。當孩子由于努力而受到稱贊的時候,無論結果如何,他們能夠學會勇敢承擔失敗的責任并勇于克服困難。研究還發現,經常被人夸獎智商聰明的孩子往往只重視事情的結果,而因為努力而被表揚的孩子卻知道重視學習的過程。
究竟什么樣的表揚方式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呢?父母應該掌握以下幾項原則,如此可以培養孩子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正面挫折的勇氣,幫助他成為一個自信的人。
對孩子善良和具有同情心的行為進行表揚,不能只強調“完成”。比如,“蓓蓓,我看見你幫助鄰家的小弟弟擺積木。你做得非常好,特別是媽媽并沒有提醒你必須這么做。”這位母親的話很明顯地表示出她注意到并且非常贊賞孩子關心他人的做法。這可以讓孩子明白除了“完成”,什么是值得贊許的行為,還可以激發她成為一個好人的信念。
幫助孩子學會自我評價
如果女兒希望媽媽能對自己最近寫的作文進行表揚,與其大驚小怪地說,“真了不起,這是我聽過的最棒的故事!”,不如先問問孩子她自己對這篇作文的評價如何。這可以幫助孩子注意到自己的優勢和弱點,同時讓她對自己的判斷力樹立信心。等孩子說完,再發表你自己的看法也不遲。
不要光看結果
如果你的寶貝因為無法一口氣從云梯的一頭爬到另一頭而不高興,應該鼓勵他繼續努力。告訴他:“丁丁,我知道你每天都在練習,而且每一次都比上一次爬得更遠。別放棄,你一定能夠成功。”鼓勵的話遠比直截了當的指導—“丁丁,你的手應該這樣抓杠”更能讓孩子學到東西,同時教他學會一步一步朝目標邁進。
減少對個人的表揚
相對于表揚孩子的智商或者外貌(另一個父母們最容易陷入的誤區),父母 應該更重視對孩子行為道德和處事態度的培養。可以告訴孩子,“你為這次的英語測驗做了很多準備,收獲很大—這次的成績比上次好,而且我們一起學習單詞卡片也非常有趣。”這種肯定過程的祝賀方式比單純的表揚(“得了一個‘優’!你可真是個英語小天才!”)要好得多。另外,與其夸獎孩子穿上新裙子有多漂亮,不?如轉而稱贊她的衣著品位。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在不斷進步而不是天生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