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尿床郎” 媽媽怎么辦?
養育寶寶是媽媽最幸福也是最艱難的時期,許多媽媽最怕的是,勞累一天后又在熟睡中突然被孩子尿床驚醒,睡眠質量打折扣不說,還要換床單被褥并徹底清洗,因此孩子尿床問題成為眾多媽媽的一大心病。其實,除了生理上的不能控制外,心理上也有很多因素影響著寶寶尿床的發生與否。
心理尿床原因
驚嚇環境引發的寶寶尿床
三歲的融融長得聰明乖巧,十分逗人喜歡,2歲半后,融融睡眠質量一直不錯,從不尿床。自那晚看到醉酒回家的爸爸暴打媽媽的場面,嚇呆的孩子當晚就尿床了。融融媽心里正委屈憋悶,于是借題發揮揍了融融一頓,后來爸爸和媽媽分居了,融融的尿床也越來越頻繁了,幾乎每隔兩天就折騰一次。
觀察發現,親人的突然死傷,父母吵鬧離異,母子長期隔離,黑夜恐懼受驚,是導致孩子發生尿床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因素不但能引發過去排尿正常的孩子出現尿床現象,甚至可使孩子逐漸形成習慣性尿床。
嚴厲媽媽制造尿床寶寶
3歲半的蒙蒙經常尿床,甚至連午睡都會發生。媽媽發現蒙蒙白天嚷著要“尿尿”的次數很多。但每次排出的量卻極少,每次排尿時都帶著一種痛苦表情。著急的媽媽帶她看過多次專家門診,都說沒問題。后來尋求兒童心理治療才找到了病根,原來是在訓練孩子排便的方法上出現了錯誤。
蒙蒙媽很愛整潔而且脾氣急躁,由于蒙蒙使用尿布時間過長,導致她沒有養成控制排尿的習慣。有時蒙蒙玩得正開心,不管她此時有無尿意,蒙蒙媽只要想起就會立即強制性逼迫她拉尿,不服從就是一巴掌。晚上也不時地把孩子弄醒排尿,不管孩子如何掙扎、哭鬧,不排尿就不讓孩子離開便盆,時間長了就對排尿產生恐懼、緊張心理。蒙蒙怕尿褲尿床,白天處于高度緊張中不斷地頻繁地排尿,膀胱括約肌的控制功能沒有得到很好地鍛煉,一旦熟睡后就很容易失控。
其它原因
晚上玩得太晚太興奮、喝水太多、還有的媽媽對孩子尿床采取斥責、打罵或在他人面前過于強調孩子尿床一事,令孩子羞愧緊張,使尿床情況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