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百寶箱:如何培養“合群”寶寶?
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是什么?怎樣培養孩子合群性格?你不妨看看下面的文章。
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僅脫離周圍的小朋友,而且明顯地影響孩子的進取心,甚至損害身體健康。孩子不合群,跟先天氣質有關,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閉式的教育所致。父母整天把孩子關在家里,把電視機當保姆,與玩具、游戲機和小人書等為伴,不讓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玩耍,擔心與別的孩子一起會產生矛盾,甚至會染上壞習氣,有個孩子在日記里寫道:“我沒有兄弟姐妹,爸爸媽媽又不讓我和別的小朋友玩,唉,我只好把養在籠子里的兩只小鸚鵡作為我的伙伴了。”這樣下去,天長日久,孩子也成了籠中之鳥了。
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
引起孩子不合群的原因與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以及家庭環境有重要關系。
1.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切,事事代為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發展合群性的機會。
例如當孩子學習自己玩的時候(約六個月大),父母常過分注意他,拿東西給他、抱他,令孩子不能充分、自由地發展自己的興趣。這樣的孩子很少向人打招呼,因為總是父母先開口,教他叫x叔叔或x姨姨。父母常喜歡拿他來向人炫耀,次數多了則令孩子感到尷尬。孩子生病時,父母總是不眠不休的細心照顧,同樣,當孩子頑皮時,父母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以致小題大做。凡此種種,使孩子太少練習出口得其樂之道,不懂如何合群與討人喜歡。
入學以后,這類孩子也難以適應學校生活,不容易結識朋友。與同齡的伙伴玩耍時,也不能相安無事,不是爭吵打架,便是畏縮,最后被群體孤立。
正因為以上原因,使獨生子女的社會適應能力普遍發展較緩慢。如果不能及時輔導,孩子便逐漸養成孤僻、內向、軟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沒有一般小朋友的天真活潑氣息。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做事非常認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鉆進“牛角尖”。
2.另一項使孩子不善于交際的原因,便是父母過于嚴肅。
尤其是一些初為人父母者,由于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望子成龍之心亦過于急切,便常有管教過嚴的情形出現。就像一個初學騎馬的人,心情緊張,不懂得如何配臺馬的動作,而對待馬的方式也常常過于霸道。在這情形下,馬和騎士兩方面都非常吃力。然而,有經驗的騎士,便知道應如何放松自己去順應馬的運動,怎樣才能坐得穩,以及怎樣溫和地指揮馬。帶孩子與騎馬當然是兩回事,但是在精神上,兩者是相同的。因此,父母應該放松心情,表現出和靄、友善的態度與孩子接近。
如何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
要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父母應該主動進行教育,而不應等到孩子不合群后才被動進行糾正:
1.父母要擠出時間親近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交談。
節假日帶孩子去公園或親朋好友家走走,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小伙伴一起玩耍。開始時父母可陪伴在旁與他們一起做游戲,當熟悉之后可讓他們自己玩。每次游戲后父母都應比較夸張地表揚孩子玩得好、玩得有趣,使孩子在玩樂中感受到小伙伴的可愛以及集體的歡快。
2.父母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父母可以交給孩子一些單獨一個人難以完成的任務,鼓勵孩子與別人合作完成,或向父母求援完成,增加他與別人交往的機會。教孩子懂得一個人的力量很小,有些事情辦不到,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