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期不可盲目分離母子
“罷奶”不等于“自我斷奶”
“寶寶突然拒絕吃奶,看起來很煩躁。是不是該斷奶?”蘇小姐很困擾。寶寶剛7個月,最近對母乳相當抗拒。聽說寶寶到一定時間會“自我斷奶”,她特地咨詢醫生。醫生指出,1歲以下的小嬰兒,在沒有任何明顯理由的情況下,會突然拒絕吃母乳,這就是常說的“罷奶”,而“自我斷奶”的寶寶都在1歲以上。媽媽們應學會分辨,到底是孩子“罷奶”,還是準備好了要自我斷奶,不要輕易作出“斷奶”決定。其實寶寶“罷奶”現象普遍發生在4個月以后。這時寶寶的生長速度明顯減緩下來,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也相應減少。這種本能地減少對奶的需求量,稱為“生理性厭奶期”。通常持續一周左右,以后隨著運動量增加,消耗增多,食欲又會逐漸好轉,奶量恢復正常。
“一般來說,真正準備好‘自我斷奶’的寶寶都在1歲以上、已經吃了很多固體食物。再加大于400毫升/天的配方奶,此時營養已完全能滿足嬰兒需求,可放心斷奶了。”
[心理篇]
“母子隔離”斷奶母嬰都易焦慮
小琪平時奶水就不多,女兒4個月時,她該上班了。和丈夫再三商議后,決定把寶寶送回老家“斷奶”??粗摁[的寶寶,小琪雖然不舍,但只能無可奈何地狠心把寶寶送回老家。幾天后,老家打來電話說,寶寶整日哭鬧不休,誰抱都沒效果,估計是想媽媽了。
正確的斷奶方法應該將嬰兒期以母乳為主的飲食逐步過渡到以糊、粥、飯為主,以及添加各種輔助食品至接近成人飲食的過程。正常發育的寶寶1歲左右就該斷奶,最好不超過1歲半。一般選擇春、秋季節,健康狀況良好時斷奶最佳。
預防“斷奶綜合征”的關鍵在于合理喂養和斷奶后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家長應按寶寶特點,摸索出適合自己寶寶特點的喂養方法。如果寶寶已經出現“斷奶綜合征”,應積極調整飲食,給予每日每公斤體重1至1。5克蛋白質。同時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以補充足量的維生素,寶寶會很快獲得好轉和痊愈。
“斷奶完全沒必要分離母子。”傳統上“分離母子好斷奶”的做法并不可取,很可能非但不能成功斷奶,還會影響寶寶生理、心理健康。長時間的母子分離,還會使寶寶缺乏安全感,特別是對母乳依賴較強的寶寶,還可能產生強烈的焦慮情緒,不愿吃東西,不愿與人交往,煩躁不安,哭鬧劇烈,睡眠不好,甚至還會消瘦、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