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小寶寶不再吃手
對牙齒排列形狀的損害。吸吮手指時,手指會頂在上牙的內側和口腔的上部,由于吸吮的力度,會通過手指由內向外推上牙,從而造成門牙向外凸,或上頜牙弓由正常的“u”型變為“v”型。這種牙齒排列的變形,會對咬合、咀嚼造成一定的困難,同時,也使上部牙齒遭受撞擊的危險增加。
影響發音、說話。當上下頜前牙不能正常咬合的時候,孩子就不可能準確地發出一些音節。比如“zi”“si”“shi”“chi”“po”“bo”等等。發音不準,就會造成說話口齒不清,進而日后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對手指的傷害。手指長時間被浸泡在口水中,皮膚會變得柔嫩脆弱,也就更容易被嘬破,那么感染的可能性就會增大,手指會變得腫脹、發紅,長期“吸吮-破損”的循環也會使手指的皮膚形成粗糙的老繭;強力的吸吮還可能造成手指骨骼的變形,使手指關節彎曲,不能伸直。
引起其他疾病。與小寶寶不同,3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活動范圍幾乎跟成年人一樣,他們會隨家長出現在各種公共場所,雙手更可能沾滿各種細菌,一不留神,就會被吃到肚子里,輕則引起腹瀉,重則會感染一些傳染病。而即便是在家“洗干凈了手”再吃,被嘬破的手指也很容易感染,將細菌同時帶進口腔。
被其他小朋友嘲笑。這是吃手造成的最直接的心理傷害。3歲左右的孩子吃手,一方面是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這種自我安慰和自我愉悅的習慣,他可能對自己的這種行為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意識(有的可能也只是一種安然和舒服的感覺),如果當他突然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時,他會非常困惑和難過。而另一方面,孩子也可能正是因為心里緊張和感受到壓力,才會自覺不自覺地吃手,這種來自外界的嘲笑更會加劇孩子心里的恐懼和脆弱。
教你6個糾正吃手的辦法
有人認為,吃手是否會造成上頜的變形,要看吃手時間的長短和吸吮的力度。其實不是的,只要是手指放在上下牙之間,就可能造成上下牙齒之間出現楔形間隙,不能正常咬合。
一般說來,雖然差不多有80%吃手的孩子會在5歲以前放棄這種習慣,可是,專家還是建議我們,如果你的孩子有吃手的習慣,你最好從3歲左右就開始糾正他。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能真正聽懂大人說的一些道理了,而且,在準備進入幼兒園的初期,開始具備了一定的社會性,也有助于孩子自覺地克服不良習慣。當四五歲時,如果孩子仍然保持著這種習慣,不僅會加劇我們上述的那些危害,也更加容易形成孩子心理上的發展遲滯,改起來困難也更大。有這樣一些方法和建議,家長們可以嘗試。
1、在平時生活中仔細觀察孩子都什么時候吃手,進而了解他吃手的一些原因,可能的話便于對癥下藥(比如,他一看見陌生人就會吃手,那可能是因為他心里緊張,等等)。
2、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是必不可少的。3歲左右的孩子盡管有些逆反,但也還是很愿意遵從“好孩子”“大孩子”的原則,做“好孩子”“大孩子”做的事情的。家長要把吃手的壞處告訴孩子,告訴他“小弟弟小妹妹才會經常吃手,你已經長大了,就不該老吃手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