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不是喜事 準媽要警惕
早產高危險群
本身曾有早產病史、懷多胞胎或在懷孕期間經常有陰道出血的孕婦,均是早產的高危險群病人,應多注意休息并觀察子宮收縮的次數。至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甚至妊娠高血壓癥的孕婦更應注意飲食控制與服用藥物,必要時盡早住院治療,控制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并延長妊娠周數。有些孕婦本身的工作量大,或是體力、精神壓力負荷大者,亦應視情況在孕期多臥床休息。因為許多文獻報告均顯示過多體力或壓力的負荷都容易造成早產。
均衡的飲食則是懷孕或安胎期間最好的營養補充,胎兒并不會因為媽媽多吃高蛋白食物或某類特別的維生素或礦物質,就會生長得特別迅速。多攝取含高纖維的蔬菜及適量的各類含蛋白質、脂質、糖類食物不僅對胎兒有益,也可幫助孕婦體重的控制、消化道的蠕動及排便。
預防早產的要點
1.不要碰腹部。不要到人多的地方或上下班高峰時外出,被人碰一下,就有跌倒的危險,特別是上臺階時,一定要注意一步一步地走穩。不要拿重東西或拿高處的東西,以免碰到腹部。
2.不要刺激腹部。嚴重的腹瀉因排便時刺激子宮使其收縮加快,可引起早產。正常意義上的夫妻生活與早產沒有關系,但只要有一點點早產征兆,應禁止夫妻生活。
3.你的健康狀況如何。是否患有心臟病、腎病、糖尿病、高血壓、流感、沒有治愈的梅毒等疾病。
4.安靜地休息。要注意保持精神上的愉快。意想不到的事故、煩惱,甚至于有時噪音都能引起早產。要注意避免睡眠不足,過度疲勞。
5.不要讓腹部緊張。長時間持續站立或下蹲的姿勢,會使腹壓升高子宮受壓,也可引起早產。
6.有宮頸機能不全、子宮畸形等異常情況的孕婦請加以注意。
7.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雙胞胎或多胎妊娠、前置胎盤、羊水過多癥等情況的孕婦請遵照醫生的指示活動。
提醒:善用醫療資源,減少早產發生
保持與有經驗的醫護人員密切聯系,是孕婦居家避免早產或并發癢的一個有效方法。了解個人的生理特質,注意早產的癥狀,善加利用醫護人員的意見,通常可以減少許多并發癥或早產的發生。
如果不幸發生早產,我們也建議病人應優先選擇有新生兒加護病房設備的醫院待產或生產,早產兒出生后有新生兒專科醫師的照顧及相關儀器的配合,將可大幅改善新生兒的預后。